直到十九世纪晚期,大英博物馆仍依赖于自然光照明。
【中华收藏网讯】6月15日,漓水留珍桂林古代窑址陶瓷标本及老城区出土陶瓷标本联展在桂林理工大学举行,集中展出上千件出自桂州窑、永福窑、窑里村窑、严关窑、永岁窑等六处古窑址陶瓷标本,以及近20年来桂林老城区基建工地采集的陶瓷标本和建筑构件。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元代陶瓷标本以龙泉窑、景德镇窑的枢府瓷、元青花、磁州窑和地方窑为主。明代陶瓷标本较多,几乎涵盖了整个明代历史,以景德镇窑的青花瓷和地方窑为主。本次展览由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市文联主办,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桂林陶瓷协会承办,展览的桂林老城区出土的隋唐陶瓷标本以南方青瓷为主。在桂林老城区,出土了大量南朝、隋唐直至明清、民国的古瓷片标本。宋代陶瓷标本以龙泉窑、吉州窑、磁州窑、湖田窑和地方窑为主。
桂林陶瓷协会会长潘宁也被称作瓷痴,近三十年来,他收集的桂林古陶瓷残片标本已超过10万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桂林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且并展示莺莺在梳妆镜中,令人拍案叫绝。
丢勒,《书房中的圣杰罗姆》,铜版画,24.7×18.8cm,1514年《书房中的圣杰罗姆》、《忧郁Ⅰ》与《骑士、死神和魔鬼》一直被后人视为丢勒的内心独白,从中窥探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受到西方铜版画的冲击,中国木刻版画在审美情趣方面表现出写实主义的影响,诞生了一种全面接受西洋技巧的姑苏版。喜多川歌麿创造了大首绘并将美人画推向了巅峰,体态描绘与技法运用合乎社会时尚理想,对人物心理状态与微妙表情的生动刻画是他对浮世绘版画的最伟大贡献:喜多川歌麿,《姿见七人化妆》,38.6×25.1cm,1790喜多川歌麿的《歌撰恋之部》系列是浮世绘美人画的划时代之作,他一改清长美人的窈窕全身像代之以袒露的细嫩肌肤,极力表现肉体的柔软弹性和人物的细腻情感,色彩结构极为简练,省略了间色繁复的线条与背景,并使用云母摺的手法营造华丽气氛,以单纯平坦的套色手法渲染理想美人的表情、姿态与时代感。姑苏石湖仿西湖胜景 墨版套? 69.7×51.0cm 清乾隆17世纪下半期,桃花坞年画通过长崎口岸大量涌入日本,其表现手法可以说对日本浮世绘进行了 视觉训练,桃花坞年画由此也越过姑苏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860年代后,美人画进入鼎盛时期。追溯日本版画的历史,要回到中国唐代,当时以佛教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木刻印本在奈良时期达到鼎盛。
正如策展人潘力所言:东西方的文化、艺术是一个循环,造就了一个‘融合的视界。在更宽阔的历史演变中东方带给西方木版印刷术,催生出欧洲铜版画。自明代开始,中国版画步入繁荣期。伦勃朗,《天使出现在牧?人面前》, 21.8×26.1cm,蚀刻铜板,1634此次展览中丢勒、伦勃朗、戈雅等西方艺术家涉及宗教画、战争画、肖像画等题材的作品均有呈现。
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葛饰北斋受到马奈、莫奈、德加、梵高等印象派画家的尊崇……在东西方艺术的互相交流中,浮世绘对印象派的影响众所周知,甚至被认为是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姑苏万年桥图,92.3×53.5cm,墨版套?,清乾隆中国文化开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道路 ,日本文化则为西方现代艺术提供了灵感,西方的科学技术又影响了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而后中国明清版画又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浮世绘,浮世绘再影响了近现代西方艺术,而同样欧洲铜版画又影响了中国,诞生了姑苏版……此间种种构成了融合共生的文化生态。展览现场寓五本《西厢记》细看此套作品,不难发现画家深入结合了对《西厢记》原著的理解,如卷首莺莺像的回眸正应了那句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我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画家独具匠心地将画面绘于一六壬式盘表面, 盘边刻有算皇历、运程等使用的十二次、十二辰及十二分野等内容。朵云轩复刻《西厢记》第三图彩色套印 25×32.5cm 1990年朵云轩复刻《西厢记》第四图彩色套印 25×32.5cm 1990年寓五本《西厢记》可谓中国版画的巅峰之作,且当时陈洪绶、萧云从等名家参与版画创作,也使明清版画得以超越宋元,且对日本南画也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主办方之一,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看来:此次展览不单是一次版画版种的汇集,更是背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其中带有学术的普及性和艺术的经典性。【中华收藏网讯】6月26日起,融合的视界——亚欧经典版画展 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以245幅包括中国明清民间木版画、日本浮世绘原作,以及欧洲铜版、木版画讲述16至21世纪亚欧艺术的交相辉映。
对比早期的《押送船之图》,其间的技法演变和风格形成跃然纸上。歌川国芳,《为朝营救图》, 35.8×73.4cm,1850—1852在日本浮世绘中,美人画是最常见的题材,主要描绘对象是花魁和艺伎,后也转向了平民女子,绘师们通过对技法与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创造出或秀丽,或夸张的生活化女子形象。十?斋翎毛谱 花鸟 1627影响西方现代艺术进程的日本浮世绘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在世界范围内席卷,不少人将1831年《神奈川冲浪里》和1819年席里柯的《美杜莎之筏》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表现了巨浪面前,虚弱的人性的崩溃。但此次展览中,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和他自己的早年创作的《押送船之图》并排展出。葛饰北斋, 《花鸟系列—文鸟 辛夷花》,中版锦绘,24×18.8cm,1834葛饰北斋的时代,可以浮世绘版画发展的最高峰。潜心经营构图而使画面空间更加活跃。
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溪斋英泉,《花魁》,72×25cm,1830-1846来自东方影响东方的欧洲版画由于纸张的发明,欧洲印刷术比中国迟了大约七百年。
铃木春信笔下的美人多为民间仕女,她们体态轻盈,四肢瘦小,追求一种娇小清秀的病态美。从最初东方木刻版画的传入,至西方几百年后版画革新技术的回流,技术的轮回让东西方文明在这种激荡里不断升华,融合走向文明的更高层。
朵云轩复刻《西厢记》第十九图彩色套印 25×32.5cm 1990年其中第十图 妆台窥简。然而对比之下,葛饰北斋更显现出印象派的思想,更确切地说是日本绘画影响了印象派,莫奈曾说自己忠实模仿葛饰北斋
铃?春信,《阵?》,27.9×20.2 cm ,1765年浮世绘美人画始祖菱川师宣的作品风格优雅,美人脸型圆润,似唐代仕女画。而鸟居清长则创造了身材高挑瘦长,比例夸张的美人形象。随波逐流的三艘小渔船上的人物呈装饰性排列,使惊心动魄的场景平添意趣。伦勃朗,《天使出现在牧?人面前》, 21.8×26.1cm,蚀刻铜板,1634此次展览中丢勒、伦勃朗、戈雅等西方艺术家涉及宗教画、战争画、肖像画等题材的作品均有呈现。
《圣杰罗姆》代表圣徒在神圣冥想的精神世界的生活。但此次展览中,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和他自己的早年创作的《押送船之图》并排展出。
画面构思新奇、清新动人,且笔法上追求逸气、借鉴文人画的题跋,并注重心理活动的描绘。尤以关注西方科学技术,反映社会面貌的桃花坞年画最为著名。
潜心经营构图而使画面空间更加活跃。朵云轩复刻《西厢记》第十二图彩色套印 25×32.5cm 1990年除了对张生、崔莺莺的刻画外,第三图 墙角联吟绘彩蝶两只,并以不同书体将二人诗句题在树叶之上,清新别致,寓意深远。
喜多川歌麿创造了大首绘并将美人画推向了巅峰,体态描绘与技法运用合乎社会时尚理想,对人物心理状态与微妙表情的生动刻画是他对浮世绘版画的最伟大贡献:喜多川歌麿,《姿见七人化妆》,38.6×25.1cm,1790喜多川歌麿的《歌撰恋之部》系列是浮世绘美人画的划时代之作,他一改清长美人的窈窕全身像代之以袒露的细嫩肌肤,极力表现肉体的柔软弹性和人物的细腻情感,色彩结构极为简练,省略了间色繁复的线条与背景,并使用云母摺的手法营造华丽气氛,以单纯平坦的套色手法渲染理想美人的表情、姿态与时代感。对比早期的《押送船之图》,其间的技法演变和风格形成跃然纸上。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认为,这是一次对版画文学价值和美学意义的探讨,也是一次跨地域和学科的研究。阿诺夫·莱恩,《卢浮宫及?大长廊》,1992明代万历年间,铜版画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入中国,他当时随身携带的绘画、书籍插图和宗教性铜版画给中国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艺术参照体系,中国和欧洲美术的交流至此真正开始。
丢勒,《书房中的圣杰罗姆》,铜版画,24.7×18.8cm,1514年《书房中的圣杰罗姆》、《忧郁Ⅰ》与《骑士、死神和魔鬼》一直被后人视为丢勒的内心独白,从中窥探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画家独具匠心地将画面绘于一六壬式盘表面, 盘边刻有算皇历、运程等使用的十二次、十二辰及十二分野等内容。
也有西方学者认为,《神奈川冲浪里》之所以成为西方最知名的印刷品,很大程度上因为葛饰北斋借鉴了欧洲艺术形式。1860年代后,美人画进入鼎盛时期。
鲁本斯作品复制,《路易十三时代来临》,年代不详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版画中国版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画像石。而后中国明清版画又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浮世绘,浮世绘再影响了近现代西方艺术,而同样欧洲铜版画又影响了中国,诞生了姑苏版……此间种种构成了融合共生的文化生态。